近日,学校公布2024年度“五四红旗团委”评选结果,我院团委连续三年获评“五四红旗团委”。
2024年度,学生获“挑战杯”金奖等“三大赛”国赛奖项6项,连续五年获“挑战杯”国赛奖项,学生团体在学校首次获评全国“大学生自强之星”科创团体(全国100项),春晖志愿服务队入选山东省学雷锋活动示范点(全省唯一高校获评),5项目入选团中央志愿宣讲团,获山东省暑期社会实践特色品牌项目、山东省优秀实践团队等社会实践相关省级奖励7项,共青团工作获《中国青年报》纸媒、《山东新闻联播》《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网》等媒体报道。
“十四五”以来,学院共青团主动融入“大思政”格局、一流人才培养大局和学院高质量发展全局。发挥团组织独特优势,连续四年实施青春铸魂、青春强基、青春赋能、青春建功四项“青春行动”,助力培育新时代勘探尖兵。
青春铸魂——完善学科特色思政育人体系,坚持思想引领走在前。升级经纬论坛、地语青言、青马工程等育人载体,邀请英模人物、专家校友与学生面对面交流12场。强化勘探精神教育,连续3年开展“团旗在山谷飘扬”地质实习思政教育活动,获《中国青年报》报道;“能源报国行”油田实践团调研30余家油田单位,相关视频获《中国青年报》客户端首屏推荐;广泛开展师生交流活动,采访整理老先生事迹获评教育部“读懂中国”优秀征文。
邀请钱鑫等校友做客“经纬论坛·榜样之路”
“能源报国行”油田实践获《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网》报道
青春强基——对标一流党建狠抓基础基层,激发团学组织新活力。强化坚持党建带团建,2项党建带团建相关课题获立项和结题;推进1+1+N”青春社区行动,联合社区开展活动36场,覆盖社区居民2300余人次,实现服务地方与团组织改革双向赋能;深入实施学生干部“头雁领航”行动,组织学院团支书技能大比武,选派学生干部外出学习交流,累计举办“地语先锋”系列培训28期。团学组织活力持续提升,1团支部获评“红旗团支部”,在优秀学生会组织评选中连续获评优秀,入选“我为同学办实事”精品项目,学生干部获评“全国志愿服务西部计划优秀志愿者”“山东省优秀学生干部”等荣誉称号。
团支部结对社区开展实践活动
地语系列助力学生成长活动入选“我为同学办实事”精品项目
青春赋能——聚合资源构建实践育人生态,打造精准赋能强引擎。抓准服务大局的关键点,主动对接青岛市3大公益平台,6个服务基地,9个地方社区,积极联系教学系,推动第一、第二课堂协同,共青团育人资源平台持续拓展。
持续完善“GEO-tech”双创育人平台,全年获“挑战杯”全国金奖等国赛奖项6项,在学校唯一连续5年获“挑战杯”国赛奖项,5个项目获山东省青少年教育科学规划立项,1团队获评“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科创团体。
构建“12345行走的课堂”实践育人体系,全年组织353支实践队、近1000人次参与寒暑假社会实践,5项目入选团中央志愿宣讲团,获评山东省暑期社会实践特色品牌项目、山东省优秀实践团队等省级奖励7项。
获评第十四届“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金奖
在学校首次获评全国“大学生自强之星”科创团体
青春建功——精准锚定服务大局新坐标,青年服务大局建新功。900余名春晖志愿者累计服务时长超11000小时,累计募捐图书超7000册,春晖事迹获山东电视台等报道7次,“地质小队”深入社区科普获《中国教育报》纸媒报道,成为展示石大形象的闪亮名片。
积极服务“双一流”建设,组建107支招生宣传大使队伍,推动本科生、研究生参与招生宣传,接待7批中学生研学,针对性开展专业宣传;310余名志愿者服务“全国地质技能大赛”等赛事承办,总时长近5000小时;“双一流”建设监测指标中,“三大赛”国家级奖励数量连续保持对标高校领先。
《中国教育报》报道我院社区科普工作
《山东新闻联播》报道我院中小学生校内科普研学
300余名志愿者服务全国地质技能大赛等学科赛事承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