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进展

科研进展

Fuel |湖相页岩油含油性与流动性的关系及控制因素-以松辽盆地长岭凹陷青一段为例

作者: 发布者:邹桂红 责任编辑: 发布时间:2024-10-21 浏览次数:10

含油性和流动性是评价页岩油甜点的关键指标。由于页岩孔隙结构的复杂性和页岩油赋存状态的多变性,含油性与可动性的关系并不完全一致,影响了可动油的评价和甜点的优选,因此,有必要揭示油性与流动性之间的内在关系,并确定其控制因素,这对于页岩油地质甜点的评价和优化至关重要。本文以松辽盆地南部长岭凹陷上白垩统青山口组湖相页岩为研究对象。通过对离心前后保压密闭岩心进行二维核磁共振实验,准确表征页岩储层的有效孔隙度、含油度和可动性,进行TOC、XRD、薄片观察、扫描电镜、分步热解等测试,明确有机质丰度、矿物组成、岩相及孔隙类型等,探讨了这些性质之间的相互关系及控制因素,提出了适用于可动油评价的模型。基于二维核磁共振和加压密封样品,可以准确地揭示页岩的原位含油量,其中游离油含量是热解游离烃(S1)的2.48倍,因此热解S1计算的OSI (S1/TOC)无法评估页岩油的流动性。

图1.松辽盆地长岭凹陷青山口组构造位置及综合地层图

页岩中游离油的可动比例受微裂缝的作用促进,TOC的作用减弱,而吸附油对中高有机质页岩(TOC>1%)的可动比例有束缚作用,对中低有机质页岩(TOC<1%)的可动比例有一定的促进作用。有机质对页岩含油性和流动性的相反影响,以及吸附油对不同岩性页岩油流动性的双重影响,是导致页岩油性和流动性关系较弱的主要原因。通过可动油与游离油含量的关系重新定义可动阈值,发现随着TOC或吸附油含量的增加,游离油和OSI的可动阈值也逐渐增加,不同岩性的页岩油对应不同的可动阈值,采用固定的可动阈值进行可动性判别会误判页岩油层段的甜点。因此我们认为OSI模型的有效性必须满足两个附加条件:吸附油对游离油迁移率的负面影响以及吸附油与TOC之间更好的相关性。本文以游离油可动阈值为基础,建立了页岩油的最大可动率模型,该模型的适用性和准确性优于现有的OSI方法。研究结果对深化对页岩油运移机理的认识,指导页岩油甜点的选择具有重要意义。

图2.可动油孔隙度与热解S1计算的OSI (a)和2D-NMR测量的游离油(b)的相关性图

研究成果近期发表在地学领域国际重要期刊Fuel。论文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为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地球科学与技术学院肖佃师副教授。合作者包括中国石油大学(华东)郑乐华、王民教授、汪睿、关小蝶。

论文信息:Xiao Dianshi, Zheng Lehua, Wang Min, Wang Rui, Guan Xiaodie, 2024,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oiliness and mobility and their controlling factors for lacustrine shale oil: A case study of Qing1 Member in Changling Sag, Songliao Basin. Fuel, https://doi.org/10.1016/j.fuel.2024.1327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