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团队

科研团队

岩石物理和测井方法科研团队

作者: 发布者:伏健 责任编辑: 发布时间:2024-10-08 浏览次数:12


团队简介

岩石物理和测井方法科研团队是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双一流学科“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地球物理测井研究领域的重要科研队伍。共有教师11人,其中教授5人、副教授3人、讲师2人、高级实验师1人,5名博士生导师,10名硕士生导师,是一支年龄学缘结构合理、学历层次高、创新能力强的科研团队。

主要研究领域研究方向

1.岩石物理学与岩石物理实验

2.电、核、核磁测井理论方法

3.复杂及非常规储层测井评价方法

4.随钻测井方法、数据处理与仪器

5.测井仪器,测试计量技术与仪器

6.剩余油饱和度监测方法

7.时域-频域电磁波探测新方法

8. 测井大数据、机器学习与地质导向


目前承担的科研项目科研课题

承担200余项纵横向科研项目和课题,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973、国家863)和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等国家级项目(课题或子课题)50余项,企业委托项目150余项。


主要研究成果

在GRL、GJI、Geophysics、Geophysical Prospecting、Journal of Applied Geophysics、Exploration Geophysics、Seismic Exploration、JGE、SEG、EAGE、AGU、JES、Applied Geophysics、Petroleum Science、地球物理学报、石油地球物理勘探、石油物探、中国石油大学学报等国内外学术刊物和重要学术会议上公开发表学术论文500余篇,其中SCI、EI、ISTP 三大检索论文250余篇(SCI检索190余篇、EI检索60余篇);出版专著10余部;荣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10余项,授权国家发明专利50余项,软件登记30余项。

实验平台

团队依托深层油气全国重点实验室、深层油气探测技术与装备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山东省地球物理测井工程技术研究中心、CNPC测井重点实验室-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研究室等多个国家及省部级重点平台,具备先进的软硬件系统。团队立足油气勘探开发中的测井技术需求,以岩石物理实验及模拟技术为基础,开展测井新方法、新仪器及测井数据处理与应用的攻关研究。团队具有国际领先的岩心核磁共振分析测试系统、声-电联合测试系统、大型泥浆侵入物理模拟系统、高温高压激发极化及薄膜电位实验测量及配套系统等多套大型参数测量系统,具有多台分布式网络计算机和数据解释与处理工作站。


国际合作与交流

近年来,团队获批“中俄复杂储层油气智能探测国际合作培养项目”等多个国际合作项目。目前,团队已有20余名博士、硕士研究生获得国外联合培养资格,联合培养学校包括美国杜克大学,德克萨斯大学奥斯汀分校、美国休斯敦大学与俄罗斯喀山联邦大学等。团队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国际会议,导师带领学生访问国内外名校,开阔学生学术视野。近年来,课题组成员参加SPWLA、SEG、EAGE、PIERS等各类重大国际会议50余次,多名学生获得SPWLA学业奖学金。

团队成员介绍

团队负责人



范宜仁,工学博士,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地球科学与技术学院测井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青岛市专业技术拔尖人才,中石油测井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及华东研究室主任,中国地球物理学会井孔地球物理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中国石油学会测井专业委员会委员,学院教授委员会副主任。长期从事岩石物理、测井方法、测井理论与评价技术的教学与科研工作,特别在复杂油气藏测井识别与精细评价技术、电测井快速正反演与随钻地质导向、大斜度井/水平井测井解释评价技术、核磁共振测井基础与应用研究、岩石物理学与多尺度岩石物理实验基础研究等方面形成特色。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联合基金重点、国家重大仪器专项、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等国家级课题10项、省部级课题5项、企业委托课题50余项。近年来获得山东省、教育部、中国石油化学工业联合会等省部级奖励8项,在《Journal of Geophysical Research-Solid Earth》、《Geophysics》、《地球物理学报》、《石油勘探与开发》等国内外期刊发表论文200余篇,其中SCI/EI论文130余篇,授权国家发明专利20余项。先后被授予学校“劳动模范”、第五届“良师益友--优秀研究生导师”等称号。

团队成员

张锋,工学博士,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地球科学与技术学院测井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地球物理学会核地球物理专业委员会学术副主任、中国核学会核工业应用分会理事、中国地球物理学会井孔地球物理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石油学会测井专业委员会委员、SPWLA-ECC主席。主要从事核测井新方法、剩余油饱和度测井及随钻核测井等方面的教学与科研工作。参与国家重大油气专项2项、“863”课题1项,承担国家自然基金面上项目6项、省部级课题3项、企业委托课题20余项。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6项,科技成果奖2项。在《石油勘探与开发》、《Petroleum science》及《Geophysics》等期刊发表论文100余篇,SPWLA、EAGE等行业权威会议上发表论文30余篇,授权国家发明专利35项,出版教材2部。

邓少贵,工学博士,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地球科学与技术学院测井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电测井理论与方法、岩石物理、测井解释等方面研究,在电测井模拟与应用、岩石物理实验等研究方向形成特色。中国石油学会石油测井专业委员会会员,SPWLA会员,中国地球物理学会井孔地球物理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石油学会非常规油气专业委员会委员,青岛地质学会理事。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油气重大专项等国家级课题8项、省部级课题3项、校级及横向课题24项。获教育部、山东省科技进步一等奖等省部级奖励10项。在《石油勘探与开发》、《Geophysics》、《Petroleum Science》、《Journal of Geophysics and Engineering》、《地球物理学报》、SPWLA、SEG、EAGE等重要期刊和国际权威测井会议上发表论文150余篇,其中SCI、EI、ISTP 三大检索论文80余篇,授权国家发明专利20余项。

韩同城,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地球科学与技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青年特聘专家、山东省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国际SCI期刊《Geophysics》和《Geophysical Prospecting》副主编,获得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傅承义青年科技奖”和山东省人民政府“山东省留学人员回国创业奖”。多年来致力于储层介质的声电联合性质研究,为地震和可控源电磁法(CSEM)勘探联合反演提供实验和理论基础。近年来以第一/通讯作者在GRL、JGR-Solid Earth、Geophysics和Geophysical Journal International等勘探地球物理学国际权威杂志发表SCI论文60余篇。

葛新民,工学博士,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地球科学与技术学院地球测井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岩石物理数值模拟与实验、核磁共振测井理论与数据处理、复杂及非常规储层测井评价、地学大数据与机器学习等。主持科研项目40余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优青1项。在《JGR-Solid Earth》、《Geophysics》、《AAPG Bulletin》、《石油勘探与开发》、《地球物理学报》等国内外权威期刊和重要学术会议发表论文40余篇,其中SCI/EI检索30余篇。授权国家发明专利15项,获山东省科技进步一等奖等多项奖励,获第十二届刘光鼎地球物理青年科技奖,第十二届青岛市青年科技奖等荣誉称号。现为中国仪器仪表学会仪器分会核磁共振专家组委员、SPWLA会员以及多个学术期刊的青年编委。

李会银,工学博士,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地球科学与技术学院地球测井系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石油测井仪器。主持科研项目20余项,其中国家863计划1项、国家重大科研装备研制项目1项。发表论文30余篇,授权发明专利3项。

于华伟,工学博士,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地球科学与技术学院地球测井系高级实验师,硕士生导师,美国北卡州立大学联合培养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为可控源测井、随钻测井等核测井新方法研究及蒙特卡罗模拟等。主持科研项目25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2项、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2项。在《Nuclear science and techniques》、《Applied Radiation And Isotopes》等国内外期刊发表论文50余篇,授权发明专利5项。《测井技术》青年编委,SPWLA会员。

王新光,工学博士,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地球科学与技术学院地球测井系副教授。主要从事核测井方法、核技术及应用与铀矿测井等领域科研工作。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等国家级课题4项、山东省自然基金1项、中央高校自主创新科研项目2项、中国铀业联合创新基金1项等12项科研项目。在Review of Scientific Instruments、Applied Radiation And Isotope等期刊和会议发表论文30余篇,授权国家发明专利4项。

王磊,工学博士,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地球科学与技术学院地球测井系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电测井方法与技术、井中电磁场快速正反演及随钻地质导向。主持及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7项、省部级基金6项。以第一/通讯作者在《Geophysics》、《IEEE TGRS》、《石油勘探与开发》等期刊发表及录用SCI论文19篇。申请国家发明专利15项、登记软件著作权10余项。获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4项,获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科技进步二等奖和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各1项,获第十四届青岛市青年科技奖荣誉称号。现为中科院一区期刊Petroleum Science副主编,Applied Geophysics编委以及多个学术期刊的青年编委。

王正楷,工学博士,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地球科学与技术学院地球测井系讲师。长期从事电测井理论、方法与技术的教学与科研工作,在三维电法测井高精度计算,三维自适应hp有限元等方向形成特色。目前主要承担《数学物理方程》、《电磁场论》和《电法测井》课程的教学任务,主要研究兴趣集中在三维数值计算、机器学习和电磁超表面等研究方向。获教育部、山东省科技进步一等奖等省部级奖励3项。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大专项等国家课题6项、承担省部级课题1项。发表论文多篇。

魏周拓,博士,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地球科学与技术学院地球测井系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非常规油气声电测井探测理论方法及应用等科研及教学工作,在声电测井联合探测方法、人工智能数据处理等方面形成特色。主持承担国家及省部级科研项目5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中石油重大科技专项1项、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主持企事业横向课题17项,参与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等国家级项目11项。在《Geophysics》、《GJI》、《Geoscience and Remote Sensing Letters》、《JASA》、《地球物理学报》等国内外权威期刊和重要学术会议发表论文29篇,授权国家发明专利23件(第一发明人10件),登记软件著作权2项。获中国石油与化工工业联合会一等奖、中国发明协会一等奖等省部级科技进步奖4项。现为SPWLA、SEG、EAGE会员以及《测井技术》青年编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