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团队

科研团队

盆地模拟与细粒沉积科研团队

作者: 发布者:伏健 责任编辑: 发布时间:2024-09-22 浏览次数:24

团队简介

盆地模拟与细粒沉积团队是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双一流学科“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沉积和成藏研究领域的重要科研队伍。共有教师12人,其中教授3人、副教授8人、高级工程师1人,4名博士生导师,6名硕士生导师,是一支年龄学缘结构合理、学历层次高、创新能力强的科研团队。

主要研究领域研究方向

1. 细粒沉积学

2. 深层与非常规油气储层地质学

3. 深水深层油气成藏

4. 沉积-成岩-成藏数值模拟

5. CO2地质封存

6. 人工智能大模型、地学大数据和数字岩心


目前承担的科研项目科研课题

承担150多项纵横向科研项目和课题,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 973)、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等国家级项目(课题或子课题)23项。

主要研究成果

团队在以下六个方面形成创新性成果与研究特色:

1. 基于地球系统科学的沉积正演数值模拟技术与应用

2. 细粒沉积物沉积-成岩过程与页岩油气富集机理

3. 致密储层储集空间多尺度定量表征

4. 深水深层油气成藏研究实验模拟技术与成藏模式

5. 多尺度CO2地质封存潜力评价与封存机理

6. 深度学习、数字岩心技术在非常规储层中的应用

近年来,在Earth-Science Reviews、Geology、GCA、AAPG Bulletin、Chemical Geology、Fuel、Basin Research、MPG、Precambrian Research、Acta Geologica Sinica、中国科学:地球科学、石油勘探与开发、石油学报、沉积学报、古地理学报等期刊发表论文500多篇,其中SCI、EI论文300多篇;以客座编辑出版SCI专辑11期;出版专著17部;荣获国家教学成果奖1项、省部级科技奖励20项;授权中国发明专利40件、美国专利7件,软件登记20项,形成1项行业标准。

团队负责人刘可禹教授入选2023年能源领域全球前2%顶尖科学家榜单,论文总引用达10290次、H指数为57。团队多位成员担任国际SCI和国内重要学术期刊副主编和编委;组织了20余次国际会议专场和研讨会,受邀作了10余次国际会议Keynote报告。


实验平台

团队多位成员参与了深层油气全国重点实验室的建设,重点建设了地质过程数值模拟实验室、非常规储层定量表征实验室、地质流体史分析实验室、大尺度工业CT实验室和智能数字水槽物理模拟实验室。

国际合作与交流

中国-沙特石油能源“一带一路”联合实验室

教育部“111”学科创新引智基地

国家留学基金委“创新型人才国际合作培养项目”

团队成员介绍

团队负责人

刘可禹,理学博士,国家“海外特聘专家”,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地球科学与技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沉积学和石油地质学研究。担任Australian J. Earth Sciences, J. Asian Earth Sciences, Petroleum Research和Petroleum Research 期刊副主编,美国石油地质家协会(AAPG)House of Delegate、亚太区秘书长。

团队成员

陈世悦,理学博士,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地球科学与技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沉积学、岩相古地理学和细粒沉积学等方面的教学和科研工作。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岩相古地理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地质学报、石油勘探与开发和古地理学报编委,山东省强化建设学科“矿物学、岩石学、矿床学”负责人。

袁静,理学博士,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地球科学与技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储层沉积学和(非常规)储层地质学研究,在源-汇系统控制下的深水重力流沉积作用和(超)深层致密(裂缝性)碎屑岩成储机制领域形成了特色成果。国际古地理学会会员。

刘建良,工学博士,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地球科学与技术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沉积地层正演模拟、含油气系统定量分析和油气成藏与分布方面研究。美国石油地质家协会(AAPG)会员。

赵建华,工学博士,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地球科学与技术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非常规油气地质和沉积盆地分析研究。担任《Petroleum Science》、《石油学报》、《沉积学报》、《天然气地球科学》期刊青年编委。

鄢继华,理学博士,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地球科学与技术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地质系副主任。主要从事沉积学、岩相古地理学、细粒沉积学等方面的教学和科研工作。

杨俊生,工学博士,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地球科学与技术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沉积相方面教学与科学研究。

刘国恒,工学博士,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地球科学与技术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非常规油气储层、硅质岩与古海洋、古气候等研究。《China Geology》、《东北石油大学学报》等期刊青年编委。

孙小龙,理学博士,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地球科学与技术学院特任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油气储层地质学、CO2地质封存潜力评价和机理研究。

吴玉其,工学博士,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地球科学与技术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中国“博新计划”人才。主要从事沉积-成岩作用模拟、储层地质学、多尺度储层表征与建模、人工智能、地学大数据和数字岩心分析方面研究。担任Computers & Geosciences副主编、Lithosphere副主编、AGER青年编委、IJCST科学编辑。

唐明明,理学博士,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地球科学与技术学院副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博新计划”人才。主要从事多尺度沉积动力学和人工智能大模型方面研究。

沈一新,中国石油大学(华东)高级工程师,主要从事古生物学、地层学和介形类化石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