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队简介
非常规油气地质与油气地球化学团队是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双一流学科“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非常规油气地质和油气地球化学研究领域的重要科研队伍。共有教师4人,其中教授2人、副教授1人、讲师1人,2名博士生导师,2名硕士生导师,是一支年龄学缘结构合理、学历层次高、创新能力强的科研团队。
主要研究领域研究方向
1. 非常规油气地质评价
2.海洋天然气水合物地质-地球物理特征研究
3.石油与天然气地球化学
4.油气成藏定量评价
5.超压条件下生排烃机理
6.烃源岩定量评价
7.油气运聚与成藏
承担的科研项目科研课题
先后承担90多项纵横向科研项目,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国家科技重大专项(课题或子课题)等国家级项目21项。
主要研究成果
目前已在Nature Geoscience、MPG、AAPG Bulletin、JPSE、Fuel等高水平学术论文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180多篇;出版专著5部;获省部级科技奖励17项,局级科技进步奖6项;授权国家发明专利45项,软件登记2项。
实验平台
非常规油气实验室现有专业科研用房面积200m2,“十三五”期间共投资800余万元,拥有比表面分析仪、驱替-核磁共振联用分析仪、气相色谱-质谱、吸附解吸装置等仪器设备,具备了非常规油气地质实验分析的能力。
稳定同位素比值质谱分析仪 | 安捷伦气相色谱仪 | Elab-TOC总有机碳分析仪 | 岩石热解仪 |
等温吸附解吸装置 | 比表面分析仪 | 核磁+驱替联用装置 |
国际合作与交流
本团队积极参与国际合作与交流,与美国加州能源与环境研究院、澳大利亚CSIRO、英国纽卡斯尔大学、德国GEOMAR中心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在油气地球化学、天然气水合物成藏机理、地球物理响应机理等方面取得了重要研究进展。积极参与国际学术会议和研讨会,与全球同行进行深入交流与合作。通过与国际知名专家学者的交流,团队成员不断拓宽视野、提升研究水平。同时,本团队也积极邀请国外学者来华进行学术交流和访问,加强国际间的学术交流与合作,相互借鉴、优势互补,共同推动了相关研究的深入发展。
团队成员介绍
团队负责人
李吉君,博士,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地球科学与技术学院地质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非常规油气地质、石油与天然气地球化学研究。现任青岛市页岩油气勘探开发重点实验主任;中石油油气地球化学重点实验室生烃动力学研究室主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高层次人才、博士后基金函评专家;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发表SCI、EI收录论文30余篇,ESI全球前0.1%热点论文1篇,ESI全球前1%高被引论文1篇。《AAPG Bulletin》、《Fuel》、《Marine and Petroleum Geology》等国内外期刊评审专家。
团队成员
薛海涛,教授,博士,博士生导师,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地球科学与技术学院地质系教师。主要从事油气地球化学与非常规油气地质研究。中国石油学会石油地质专业委员会油气实验技术学组委员;中国石油学会石油地质专业委员会有机地球化学学组委员;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石油天然气行业分析师;录井工程期刊编委。在中国科学、JPSE、Fuel、MPG等国内外主流期刊发表论文100余篇;第一完成人授权国家发明专利7项。
王伟明,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现工作于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地球科学与技术学院,长期从事致密油气储层及成藏方向的教学与科研工作。在《Marine and Petroleum Geology》《Journal of Nanoscience and Nanotechnology》《石油勘探与开发》《石油与天然气地质》《中国石油大学学报》《地质科学》等期刊发表第一作者文章20余篇。《Marine and Petroleum Geology》、《Energy & Fuels》、《石油与天然气地质》等国内外期刊评审专家;美国石油地质学家学会AAPG会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评审专家,曾多次获“优秀党员”、“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
杨金秀,博士,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地球科学与技术学院地质系讲师,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海域天然气水合物地质-地球物理研究,包括水合物成藏机理及主控因素研究,水合物系统动态迁移过程及相关的甲烷运移、聚集和渗漏过程研究等。目前已发表学术论文二十余篇,其中第一和通讯作者15篇,以第一发明人授权水合物相关国内外发明专利15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