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团队

科研团队

声学测井科研团队

作者: 发布者:伏健 责任编辑: 发布时间:2024-09-11 浏览次数:42

团队简介

声学测井团队是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双一流学科“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地球物理测井领域的重要科研队伍。共有教师8人,其中教授2人、副教授6人,3名博士生导师,7名硕士生导师,是一支年龄学缘结构合理、学历层次高、创新能力强的科研团队。秉承“学以致用”的核心理念,已成为国际测井界具有重要影响力的科技力量。

主要研究领域研究方向

1. 远探测声波测井理论与方法

2. 随钻声波测井理论与方法

3. 过套管井声波测井理论与方法

4. 固井质量评价方法与技术

5. 岩石物理与油层物理

6. 声波测井数值模拟技术

7. 声波测井物理实验技术

8. 井下仪器电子线路

9. 新型声波传感器

10.声波测井数据处理算法、综合解释与软件开发

11.井孔声场仿真及软件开发

12.井下分布式光纤(DAS/DTS)的仿真、实验和应用

13.噪声测井的仿真、实验和应用

目前承担的科研项目科研课题

承担 80多项纵横向科研项目和课题,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联合重点基金、国家油气重大专项、国家“973”计划等国家级项目(课题或子课题)20余项。

主要研究成果

面向国家油气战略需求和深层油气地球物理探测重大问题,开展油气探测原创性技术与装备创新研究,在方位偶极远探测声波测井、随钻多极子声波测井、过套管声波测井、固井质量评价、岩石物理技术等方面取得了重要的标志性成果,研发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一系列装备和软件,实现了产业化规模应用,取得了良好的社会经济效益,引领了行业声学测井技术进步。在《Geophysical Journal International》、《Petrophysics》、《GEOPHYSICS》、《The Journal of the Acoustical Society of America》、《中国科学》、《地球物理学报》等国内外主流期刊发表刊物200多篇,其中 SCIEI检索论文126 篇(SCI 检索 104篇、EI 检索 22 篇);荣获国际测井家协会SPWLA杰出科技成就奖1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一等奖6项,二等奖2项,授权国家发明专利 38项,软件登记12项。

实验平台

实验平台位于综合实验楼D座,是深层油气全国重点实验室的重要组成,是教育部深层油气探测技术与装备工程研究中心、山东省地球物理测井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山东省高校复杂储层测井新技术重点实验室、COSL-UPC声学测井联合实验室等主体部分。拥有远探测测井标准井、各向异性刻度井、地质导向模型井、高端成像测井系统、高精度声学换能器测试系统、激光扫描测振等大型科研装备20余套。已成为国内深层油气探测技术与装备测试的重要基地。

国际合作与交流

与美国麻省理工学院、休斯敦大学、俄罗斯彼尔姆国立大学等建立密切交流合作,参加SEG,EAGE,SPWLA以及中国地球科学联合年会、UPC国际测井研讨会、中国声学年会、检测声学研讨会等学术会议并作报告近80人次,受国家留学基金委CSC资助访学和出国留学10余人。

团队成员介绍

团队负责人

唐晓明,国家特聘专家,国际著名声学测井专家,国际岩石物理与测井分析家协会(SPWLA)杰出科技成就奖获得者,毕业于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曾任美国贝克休斯能源公司首席科学家。担任美国勘探地球物理者协会(SEG)、《地震与测井数据的综合应用》专题讨论会组委,国际测井协会(SPWLA)科技委员会委员,《Applied Geophysics》编委。现任教育部深层油气探测技术与装备工程研究中心、山东省地球物理测井工程中心主任。长期从事地球物理(特别是声波、电磁波)测井、岩石物理学等研究工作,其“多分量横波远探测技术”、“随钻四极子横波测井技术”和“低密度水泥套管井的横波检测理论和方法”等科研成果具有开创性。拥有美国专利30多项,授权中国发明专利15项,出版科研专著1部,译著2部,发表学术论文160多篇,获Baker Hughes特殊贡献奖、SPWLA最佳论文奖等。

团队成员

苏远大,1978年生,吉林榆树人,博士,教授,长期从事声波测井和应用声学等方面的方法研究和与装备研发。山东省青年科技奖、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傅承义青年科技奖、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青年突出贡献奖获得者。兼任中国地球物理学会井孔地球物理专委会常务副秘书长。主持或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4 项(企业联合基金重点项目 1 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子课题等 3 项、中科院战略性先导专项/中石油重大科技专项子课题等 12 项。获省部级科技奖一等奖 5 项(第 1 完成人 3 项)、二等奖 2 项。授权发明专利 34 项,软件著作权 10 件,发表 SCI 论文 68 篇(1 篇获 Geophysics 年度最佳论文荣誉奖、1 篇获中国石油科学十佳论文提名奖)。

陈雪莲,1976年生,河北衡水人,博士,硕士生导师,山东声学学会理事。1999年毕业于石油大学(华东)自动化系,2002年获石油大学(华东)地球探测与信息技术专业硕士学位,2006年获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博士学位。为本科生主讲《软件技术基础》《井筒声学基础》《地球物理测井》以及《测井方法与综合解释》等课程。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2 项、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 1 项,参与国家 973 课题、国家油气重大专项等课题 5 项;在 Geophysics、地球物理学报等发表论文 30 篇,其中 SCI 收录 9 篇、EI 检索 20 篇。授权国家发明专利 3 项,主要从事声波测井方法,特别是套管井中的声波测井新方法新技术的科研工作。

韩学辉,工学博士,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地球科学与技术学院地球测井系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持科研项目100余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项、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1项。在《Journal of Petroleum Science and Engineering》、《地球物理学报》等国内外期刊发表论文40余篇,授权发明专利15项。主要研究方向为岩石物理、声波测井及测井应用等。

谭宝海,1978年生,辽宁岫岩人,工学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项、骨干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联合重点基金、国家重大科技专项、中国科学院A类先导专项项目等20余项以及教改项目9项。合作研发随钻多极子声波测井、双源反激过套管声波测井、方位偶极横波远探测测井等井下仪器、测井教学实验设备12套,现场应用良好。发表论文12篇、授权发明专利11项、获省部级科技奖一等奖2项、校级教学成果奖7项。主要研究方向为测井仪器电路、智能传感器与测控技术等。

庄春喜,高级实验师,1982年生,河南驻马店人,硕士。2006年本科毕业于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勘查技术与工程专业,2006~2008年在胜利油田工作,2011年硕士毕业于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地球探测与信息技术专业,并作为唐晓明教授的科研助手留校。以主要参加人完成或在研科研项目多项,主要从事方向为声波测井数据处理方法研究及相应软件开发。

张凯,1986年生,山东高密人,博士。2015年7月毕业于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专业,从事声波测井仪器方法、设计及相关研究。近几年,以第一作者发表SCI检索论文4篇,主持国家自然科学青年基金1项。先后参与多极子阵列声波测井仪(MPAL)、双源反激过套管声波测井仪、随钻声波测井仪等仪器的设计与研发。

李盛清,工学博士,博士生导师。从事地球物理测井技术与软件研发工作。相关成果在 GJI、Geophysics、JPSE、SPWLA、SEG 等勘探地球物理主流期刊及国际会议发表论文 40 篇。主持国家自然基金面上项目、山东省自然基金优青项目、中国博士后基金特别资助等国家级/省部级课题 6 项。参与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中石油重大科技攻关项目及油田企业合作课题 3 项。授权国家发明专利 4 件;获省部级奖励一等奖4 项、山东省科技进步奖及行业协会二等奖 2 项(排名第 6)。兼任山东省地球物理学理事、山东省声学学会理事;兼职JGE、石油物探、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等杂志的青年编委。


团队网站:http://sonic.upc.edu.cn/

团队公众号:泰声Terrasou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