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团队

科研团队

高温高压岩石物理与深层地震探测实验室团队

作者: 发布者:伏健 责任编辑: 发布时间:2024-09-11 浏览次数:38

团队简介

高温高压岩石物理与深层地震探测实验室团队由符力耘教授负责,拥有教授4人,副教授2人,在读博士、硕士研究生30余人。团队长期致力于理论地震学和勘探地震学领域的研究工作,在高温高压岩石物理、复杂构造地震模拟与成像、地震弹性波成像、储层介质声电联合性质研究等方面具有特色。近年来,研究团队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0余项、国家“863计划”课题等国家级科研项目10余项。团队研究成果获省部级一等奖4项。在国内外重要学术刊物发表学术论文400余篇,出版学术专著(章节)12 部。授权国家发明专利42件,获批软件著作权5件。

主要研究领域研究方向

1、高温高压岩石物理

高温高压岩石物理揭示了温压依赖的动/静态弹性模量与岩石微结构变形的内在联系;建立了广义热弹/声弹地震波动力学方程,阐明温压对地震波频散与衰减的影响。利用异常压力地震非线性模型构建深度学习网络,形成异常压力广义非线性地震反演技术,在我国西湖凹陷烃源岩、礁石坝深层页岩气和顺北超深层碳酸盐岩等异常压力地区得到应用。

2、复杂构造地震模拟与成像

针对我国独有、国外少有的复杂构造地震波传播及高精度成像难题,创新性提出了以目标导向采集、弱振幅高角度波高精度成像及成像效果实效分析为代表的“采集+处理+评价”一体化高精度成像理论和技术,突破了传统方法“看不清”、“探不准”的难题,极大改善了我国西部高陡构造和东部断块构造的地震成像精度。

3、地震弹性波成像、层析建模与全波形反演

作为国内最早开展弹性波成像的研究团队之一,从21世纪初开始从事弹性波深度域地震成像的研究,突破了弹性波波场延拓与重构、解耦波场分离、弹性波成像条件等基础理论和关键技术,研制出弹性波逆时偏移成像技术,关键性能指标居于国际前列,部分软件成果集成于中国石油东方地球物理公司GeoEast处理解释一体化平台,为我国弹性波深度域地震成像研究做出突出贡献。

4、储层介质声电联合性质研究

基于岩石声学和电学性质的地球物理勘探方法是进行裂缝探测与识别的最常用的方法。团队针对岩石介质电声学和电学性质独立且互补的特性,系统研究了多种类型岩石声学和电学性质之间的内在联系和影响因素,建立了能够准确描述岩石声电联合性质的理论模型,形成了基于声电联合性质的储层岩石定量表征技术,可更全面、准确地对裂缝进行评价。

目前承担的科研项目科研课题

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42230803,高温高压介质弹性波传播的关键科学问题研究,2023/01-2027/12;

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41930429,弹性全波形反演与逆时偏移成像,2020/01-2024/12;

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41774139,基于众核架构的地震波场延拓方法,2018/01-2021/12;

4、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42174136,基于物理模型的裂缝性致密砂岩声电联合性质研究,2022/01-2025/12;

5、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41874151,基于声电联合性质的储层砂岩饱和度定量表征研究,2019/01-2022/12;

6、中科院战略先导专项(A类)子课题,XDA14010303,深层输导体系地球物理预测技术,2017/06-2021/12;

7、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基地(111引智基地),B18055,深层-超深层油气地球物理勘探,2018/01-2022/12;

8、青年科学基金项目,41804123,基于可逆吸收衰减随机边界的高效逆时偏移方法研究,2019/01-2021/12;

9、自主创新科研计划项目,27RA2101021,高温多孔动力流体替换方法研究,2021/01-2024/02;

10、自主创新科研计划项目,20CX06087A,高温环境中弹性波传播与衰减规律研究,2020/10-2022/08。

主要研究成果

在GRL、GJI、Geophysics、Geophysical Prospecting、Journal of Applied Geophysics、Exploration Geophysics、Seismic Exploration、JGE、SEG、EAGE、AGU、JES、Applied Geophysics、Petroleum Science、科学通报、地球物理学报、地震学报、石油地球物理勘探、石油物探、地球物理学进展、中国石油大学学报等国内外学术刊物和重要学术会议上公开发表学术论文400余篇,出版学术专著(章节)12 部。授权国家发明专利42件,获批软件著作权5件。

实验平台

高温高压岩石物理实验室始建于2017年,本实验室专注于高温高压岩石物理问题研究,着重解决深层-超深层地球物理勘探问题,为国家走向深地与深海的战略提供技术保障。本实验室的代表性技术有超高温高压岩石声电性质测量、高温高压岩石物理理论预测模型、高温高压岩石弹性等效建模、高温高压储层地球物理表征技术等。实验室拥有高温高压岩石物理测试系统、含裂缝方岩样的各向异性声速测量装置及高温高压岩心声电联合测量系统等大型科研设备。

团队成员介绍

团队负责人

符力耘,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地球科学与技术学院地球物理系教授,博士生导师。长期从事理论地震学和勘探地震学基础与应用研究。研究兴趣包括圈层结构分区非均匀介质地震波传播积分方程半解析表征的理论方法,岩石圈地震波传播与区域地震相,崎岖地表散射的确定性与统计性耦合机制,近地表地震复杂性与强地振动,边界元-体积元数值模拟及其逼近解法,圈层非均质结构全局广义传播矩阵方法;复杂介质高精度地震采集分辨理论,三维观测系统深度延拓与“两宽一高”精度分析,地质目标导向地震采集技术;波动方程滤波与低信噪比数据处理,超广角傅里叶传播算子与高陡构造地震成像,地震成像复杂性定量分析,速度场波数结构及其拓扑标度分析,宽带阻抗反演与解释性地震成像技术,数据驱动地震成像分辨分析;物理嵌入深度学习与广义非线性地震反演;高温高压岩石物理,Padé型声弹与热弹动力学理论,声弹与孔声弹预压介质AVO方法,热弹与孔热弹预热介质AVO方法,地层压力与温度广义非线性地震反演,高温高压储层岩性物性预测等。获国家杰出青年基金(2009),入选泰山攀登计划(2020)。

团队成员

杜启振,男,汉族,工学博士。历任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学科建设处副处长、处长。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山东省自然科学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山东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傅承义青年科技奖获得者。中国地球物理学会油气地球物理专业委员会秘书长。Applied Geophysics 编委。长期从事勘探地球物理学领域的教学和科研工作,创建了地震弹性波成像方法和技术,研制的具有完全独立自主知识产权的弹性波成像软件集成于中国石油东方地球物理公司GeoEast处理解释一体化平台;致力于计算岩石物理学研究基础理论研究,揭示了裂缝等效介质地震波传播机理,理论指导裂缝检测油气取得重要突破。

作为项目负责人承担包括基金重点项目在内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6项,担任国家“863计划”课题等10余项国家级科研项目负责人。获得省部级一等奖2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2项,中国专利优秀奖 1 项等科研奖励。在IEEE TGRS、Geophysics、Geophysical Prospecting、《地球物理学报》等发表期刊论文 111篇,SEG/EAGE国际地球物理年会会议论文 45 篇。出版学术专著(章节) 3 部。授权国家发明专利 13件,获批软件著作权 5 件。

韩同城,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地球科学与技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青年特聘专家、山东省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国际SCI期刊《Geophysics》和《Geophysical Prospecting》副主编,获得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傅承义青年科技奖”和山东省人民政府“山东省留学人员回国创业奖”。多年来致力于储层介质的声电联合性质研究,为地震和可控源电磁法(CSEM)勘探联合反演提供实验和理论基础。近年来以第一/通讯作者在GRL、JGR-Solid Earth、Geophysics和Geophysical Journal International等勘探地球物理学国际权威杂志发表SCI论文60余篇。

刘红伟,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地球科学与技术学院地球物理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入选国家高层次人才计划,主要从事勘探地震学及高性能计算研究。研究兴趣包括海量地震数据偏移成像理论与应用,高性能计算地震数据模拟算法研究与应用,四维地震与二氧化碳封存监测,全波形反演,超声数据成像与反演以及人工智能。

李卿卿,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地球科学与技术学院地球物理系副教授,硕士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地震波传播与成像理论研究。近年来,承担勘查技术与工程专业《地球动力学基础》课程教学工作。作为第一负责人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基金、青年基金共3项,其他纵向及横向课题8项;作为骨干人员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等多项课题研究。在Geophysical Journal International、Geophysics、《地球物理学报》、SEG、EAGE等权威期刊及国际会议上发表科技论文20余篇。获得省部级科技进步奖一等奖1项。

邓武兵,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地球科学与技术学院地球物理系副教授,硕士导师,国际SCI期刊《Geophysics》和《Geophysical Prospecting》副主编。主要从事深层-超深层高温高压地震岩石物理研究,主讲《地磁与地电》本科生专业必修课以及地磁与地电实习课程,于 2023 年获批山东省泰山学者青年专家称号。在地震岩石物理、地震资料高分辨处理研究与应用方面,公开发表 SCI 学术论文共 33 篇项(其中一作 11 篇)。


团队网站:http://wzqlogin3.upc.edu.cn/_s367/_t1654/main.ps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