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筱敏教授作学术报告 (郭雪娇 摄影)
学术报告现场(郭雪娇 摄影)
9月15日下午,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朱筱敏教授应邀做客地学讲坛第185讲,为我院师生讲授题为《沉积地质学近期关注和发展思考》的学术报告,报告会由王健副院长主持。
朱筱敏教授结合国际沉积地质学热点关注,详细介绍了三个沉积地质学研究热点:多级次源汇系统与信号传递、重力流沉积过程和沉积模式、人工智能和大数据在沉积地质学中的应用。“源-汇”系统指盆地中自剥蚀地貌中形成的剥蚀产物,搬运到沉积区或汇水盆地中最终沉积下来的过程。可以分为大尺度三段式源汇系统、小尺度二段式源汇系统,源区古地理演化下物理和化学风化作用控制物源供给,物源供给时空属性则决定搬运方式和通道类型。之后搬运中地质作用重塑沉积物组分和结构,而源区扰动和搬运响应两者时间尺度关系决定改造效果。最终源区演化形成的沉积地貌变化造成盆内可容纳空间分异,促使沉积物选择性沉积,塑造了盆内千姿百态沉积面貌。朱晓敏教授提出重力流沉积模式分类、深海/湖重力流沉积过程和沉积模式、重力流沉积过程和复杂地貌、重流沉积过程和特征、重力流水道构型表征、重力流沉积过程模拟等是目前重力流沉积研究的热点。报告还指出深时数字地球(DDE)研究利用古生物大数据、超算和遗传算法等全新的方法和手段,基于化石记录重现了生命演化历史,改变了当前对古生代海洋生物多样性演化的认知。研究采用了全新的技术手段,部分解决了深时(Deep-time,通常指人类出现之前的历史)高分辨率时间标尺建立的难题,从而可以在接近现代长尺度生态研究的水平上验证或评估生物或古生物学的假说。此项研究是地球科学与数据科学相结合的一项突破。最后,朱筱敏教授介绍了“将今论古”、“以古鉴今”、“现在的研究是未来研究的钥匙”的地学研究思想,并呼吁广大师生永攀科学高峰。
朱筱敏,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地球科学学院沉积学教授,华东石油学院勘探系78级,1990年获得华东石油学院北京研究生部博士学位。1994年普升为教授,1999年享受国务院政府津贴。获中国地质学会第三届青年地质科技奖,美国IET青年教师奖,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高校优秀教师奖,北京市优秀教师奖,第三届黄汲清青年地质科学技术奖,第二届北京市高校教学名师奖,2009年获李四光地质科技奖、2011年获国家教学名师奖、2016年获美国AAPG穆雷杰出教育家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