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文作品

鄢继华《扬传统勘探精神,做地质引路人》

作者: 发布者:肖凡 责任编辑: 发布时间:2018-12-05 浏览次数:787


扬传统勘探精神,做地质引路人

地球科学与技术学院地质系 鄢继华


师者为师亦为范,学高为师、德高为范。走上三尺讲台,教书育人;走下三尺讲台,为人师表。教师不仅是文化知识的传播者,更是莘莘学子们的道德基因的转接者。因此,师德,不是简单的说教,而是一种精神体现,一种深厚的知识内涵和文化品位的体现。尤其是在这个信息膨胀、物欲横飞的年代,道德的培养和精神的传播就更加重要。

习近平总书记在系列讲话中,对广大教师提出明确指示与要求,要求广大教师要做学生的“四个引路人”,“做学生锤炼品格的引路人,做学生学习知识的引路人,做学生创新思维的引路人,做学生奉献祖国的引路人”。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地球科学与技术学院,作为石油工业的摇篮、石油地质工作者的培育基地,一直在做所有地质学生的引路人。在传播知识的同时,也在传递着这样一种精神,那就是勘探精神。

记得在1995年刚考入石油大学的新生动员会上,我第一次听到了“勘探精神”这个词。对于当时略显青涩的我们,这个词还有些陌生。一直到成为一名地质专业的教师,我才逐渐体会到“勘探精神”的真正含义。

 “我们有火焰般的热情,战胜了一切疲劳和寒冷。

背起了我们的行装,攀上了层层的山峰,

我们满怀无限的希望,为祖国寻找出丰富的矿藏。”

这是1975年电影《年轻一代》的主题歌《勘探队员之歌》。它所体现的正是“艰苦奋斗、勇于奉献、开拓创新”的传统勘探精神。这种精神帮助我们摘掉了贫油的帽子,获得了石油工业的新生。

其实,这种勘探精神就在我们周围,它隐藏在石大校园里的每一个角落,遍布于地球科学与技术学院暑期地质实习队走过的每一个山坡、每一个洼地。这种精神是石大发展的一颗火种,照耀着每一个石大人的灵魂。而我们的教师,就是传播这种精神的使者,去点亮每个学生心中的火种,让精神代代相传,让思想生生不息。

每年的暑假,在河北秦皇岛、山东新汶、安徽巢湖等地都活跃着地球科学与技术学院地质系教师的身影。你能想象他们顶着烈日酷暑,带领数十学生,穿梭于山崖沟谷、险河岸边吗?你能想象他们披着斑斑银发、戴着草帽,在崇山峻岭中指点山河吗?他们放弃了暑假休息,推迟了科研工作,全身心的投入到了暑期地质实习的教学之中。1000余名学生的野外实习教学任务,数十天的野外教学工作,他们晒黑了、他们累瘦了,但看着学生们安全的返回驻地、看着学生们手拿标本娓娓道来,他们脸上洋溢的是丰收的喜悦。又一批年轻的地质工作者即将从他们手中诞生,这何尝不是一种喜悦呢?他们教给了学生丰富的地质知识,他们也传递给学生一种精神,一种不怕吃苦、艰苦奋斗的勘探精神。

教书育人是爱的事业,“爱”源于高尚的师德,“爱”意味着无私的奉献,它能清除悲伤的瓦砾,推倒绝望的断壁,也能点燃希望的灯。这种爱不同于父母的溺宠、不同于礼尚往来的友情,这是一种无私的、不求回报的关爱。而只有教师才会赋予出这种无私的爱。他们在播撒知识的同时也把爱种在学生的心间,他们让我们知道,有爱就有一切。这种爱的传递,不正是无私的、勇于奉献的勘探精神的传播吗?。

作为一名地质工作者,我热爱我的工作;作为一名教师,我也深爱着我的学生们。生活在美丽的青岛,工作在和谐的石大,时刻感受着学生们带给我的快乐。作为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地质系的一名教师,我定会立足三尺讲台,将上一辈赋予我们的“艰苦奋斗、勇于奉献、开拓创新”的勘探精神一代代传承,做好学生地质学习的引路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