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届油气地球物理学术年会现场 杨安摄影
专题报告 李浩楠摄影
【本站讯】7月12日至13日,第二届油气地球物理学术年会在我校举行。会议由中国地球物理学会油气地球物理专业委员会主办,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勘探地球物理专业委员会、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协办。
开幕式由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前副理事长、中石化首席专家曲寿利教授主持,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秘书长郭建教授、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副校长姚军教授分别致辞。来自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中国科学院、清华大学、吉林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同济大学、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中国石油大学(北京)、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等几十所高校院所及企事业单位300余名专家学者参加会议,共有100篇学术论文在此次会议上进行了交流,其中特邀报告16篇,分会场报告84篇。
本次大会研讨的主题是“‘两宽一高’地震勘探技术”。“两宽一高”即宽频带、宽方位、高密度,是高精度地震勘探一体化技术,从野外采集、数据处理到资料解释应有配套的方法理念和技术流程。“两宽一高”技术在复杂油气藏勘探评价和开发中的应用可以有效提升地震资料的品质,使之能够细致地描述复杂储层的形态和流体分布,提高信息的保真度。
中国地球物理学会油气地球物理专业委员会主任、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印兴耀教授在《五维地震数据解释理论的一些思考》的主题报告中指出,五维解释不仅是一种技术、更是一种思想,五维数据的解释是地震技术的又一次革命。
中石化集团公司高级专家王延光作题为《单点高密度地震技术》的报告,对单点高密度地震技术进行介绍,他指出常规地震存在有效圈闭发现难、储量接替不足、组合叠加会使信息不保真,频率降低、精确确定地质构造困难等问题,基于这些问题提出单点高密度地震技术,通过高灵敏度单点检波器研发、发展海量数据针对性处理技术、开发三维可视化软件实现五维解释等技术研究,可助推单点高密度地震技术发展。
围绕“岩石孔隙类型与物性参数和地震预测技术”这一问题,中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教授李红兵作题为《碳酸盐岩储层孔隙类型与物性参数地震预测技术》的报告,指出现有的地震反演方法在物性参数、孔隙类型反演两方面有局限性,结合图表介绍了方法原理两步法反演工作流程,步骤一为单重孔隙单重孔隙系统孔隙类型反演,步骤二为多重孔隙系统类型反演。
“‘两宽一高’地震数据采集对地震波成像贡献巨大”,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李振春教授对《高精度地震成像技术进展》进行介绍,他表示“两宽一高”地震数据采集对地震波成像的贡献体现在宽频带、宽方位、高密度三个方面,提供准确的背景速度、提高波阻抗估算精度和纵向分辨率对宽频带研究有重要贡献。速度建模精度和分辨率的提高,地震波照明的改善为宽方位研究提供了先决条件。而在高密度方面的贡献则体现在提高炮点密度、信噪比和分辨率,改善地震波照明,压制干扰波等。
中石油东方地球物理公司首席专家张慕刚从概况、面临的技术挑战、关键技术、应用效果、结论总结五个方面详细介绍了陆上宽频可控震源高效采集技术及其应用。中海油研究总院勘探研究院副院长刘春成就中国海域拖缆宽频地震勘探技术进行探讨。西安交通大学高静怀教授对地震资料相对保服提高分辨率的理论、方法及应用进行介绍。
除大会报告外,本次会议还围绕“两宽一高”地震采集、处理、解释及综合应用等领域设立了4个分会场,与会专家学者就“两宽一高”地震勘探技术的原理、核心技术及应用等领域进行了广泛深入的交流与探讨,展示了“两宽一高”地震勘探技术这一新领域的技术现状和发展方向。本次会议受到了参会者的一致好评。
大会报告后,委员会召开专业委员会一届二次工作会议,共同商讨中国油气地球物理行业发展的相关事务。
中国地球物理学会油气地球物理专业委员会是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的分支机构,它为油气地球物理行业提供了一个全国性的学术交流平台,委员会将定期召开全国性学术会议和相关培训等工作,加强各大油田与科研院所之间的沟通交流,从而更好地促进中国油气地球物理行业可持续发展。(作者:杨安 姜雪 宋亚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