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名:蒋有录 | »系属:资源系 | |
»学位:博士 | »职称:教授 | |
»专业: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矿产普查与勘探) | »导师类别:博导 | |
»电子邮箱:jiangyl@upc.edu.cn | ||
»联系电话:0532-86983075 | ||
»通讯地址:山东省青岛市黄岛区长江西路66号(邮编:266580) | ||
»概况 | ||
◎研究方向 油气藏形成与分布规律
◎教育经历 1982年1月毕业于华东石油学院(现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石油地质专业,获学士学位;1990年6月获石油大学煤田、油气地质与勘探专业硕士学位;1999年6月获石油大学(北京)矿产普查与勘探专业博士学位。
◎工作经历 1982年1月至今,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地球科学与技术学院(原华东石油学院勘探系)教师。其中,2000年5-8月在美国康乃尔大学做访问学者,1999年晋升为教授,2002年被聘为矿产普查与勘探专业博士生导师,2008年被聘为二级教授。
◎学术兼职 教育部高等学校地质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协会地质类专业认证委员会委员;中国石油学会石油地质专业委员会委员;石油工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储气库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学术委员会委员;石油勘探与开发、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中国矿业大学学报等杂志编委。
◎主讲课程 本科生“油气地质与勘探”、“新生研讨课”和研究生“高等石油地质学”等课程。
◎指导研究生及博士后 先后指导硕士、博士研究生100余名,指导的多篇研究生学位论文获省级或校级优秀论文。
◎承担项目 主持完成数十项国家级、省部级和企业委托课题,主持的代表性科研项目: (1)富油断陷复式油气聚集区断裂与油气纵向富集关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2)富油凹陷油源断裂输导能力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3)断陷盆地浅部非生烃层系油气富集与断裂关系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4)断陷盆地油源断裂结构与流体输导机理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5)渤海湾盆地深层油气成藏机理与成藏模式研究(国家重大专项专题); (6)渤海湾盆地不同凹陷油气富集差异性及主控因素分析(国家重大专项专题); (7)富油凹陷洼槽区油气运聚成藏机理研究(中石油华北油田公司); (8)大港探区中、古生界油气成藏机理与成藏模式研究(中石油大港油田公司); (9)埕岛-垦东地区油气运聚特征研究(中石化胜利油田分公司); (10)梨树断陷断裂演化特征与油气成藏关系研究(中石化东北油气分公司)。
◎获奖情况 以第1或第2完成人获国家级、省部级教学奖励10余项: (1)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以课程建设为核心,构建资源勘查工程特色专业优质教学平台”(2014); (2)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三三三本科教育培养体系的构建与实践”(2018)(第2完成人); (3)山东省教学成果一等奖“《石油天然气地质与勘探》教材建设”( 2018); (4)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出版物.教材奖一等奖《石油天然气地质与勘探》(第二版)( 2018); (5)山东省教学成果一等奖“依托学科优势,坚持石油特色,建设一流专业—资源勘查工程专业改革与建设”(2009); (6)山东省优秀教材一等奖、中国石油高等教育优秀教材奖《石油天然气地质与勘探》( 2008); (7)国家精品课程(2005)、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程(2013)、国家线下一流课程(2019)、山东省课程思政示范课程(2021)“油气地质与勘探”; (8)国家特色专业(2007)、国家一流专业(2019)“资源勘查工程专业”; (9)国家教学团队“资源勘查工程专业核心课程教学团队”( 2008); (10)首批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 “资源勘查工程专业核心课程教师团队”(2018)。 以主要完成人获省部级科研奖励5项: (1)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科技进步二等奖“富油凹陷断裂输导与聚油能力评价技术与应用”(2014); (2)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技术发明三等奖“老油田富油凹陷二次勘探关键技术与应用”(2018); (3)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科技进步三等奖“博兴洼陷下第三系沉积体系及成藏规律研究”(2005); (4)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技术创新一等奖“大、中型油气田成藏定量模式研究”(2002); (5)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科技进步二等奖“东辛油田油气成藏模式研究”(2000)。
◎荣誉称号 (1)国家级教学名师(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2008); (2)国家“万人计划”教学名师(2016); (3)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2015); (4)首届全国教材建设先进个人(2021); (5)李四光地质科学奖获得者(2017); (6)山东省教学名师(2006),山东省优秀研究生导师(2019); (7)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劳动模范、优秀共产党员、优秀研究生导师、“良师益友”--研究生心目中的好导师。
◎著作 主编教材4部,出版专(译)著4部,主要教材及专著: (1)《石油天然气地质与勘探》(第二版),“十二五”国家级规划教材,石油工业出版社,2016; (2)《石油天然气地质与勘探》,“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石油工业出版社,2006; (3)《油气地质与勘探实验、习题及课程设计》,学校规划教材,中国石油大学出版社,2013; (4)《潜山油气藏形成机理》,中国石油大学出版社,2021; (5)《典型油气藏地质特征及成因模式》,石油工业出版社,2003。
◎论文 发表科研和教学论文300余篇,其中SCI、EI收录100余篇,第1或第2(通讯)作者代表性论文: (1)An alternative SGR method for shallow siliciclastic rock-A case study from the Kendong uplift of the Bohai Bay Basin(第2作者).Journal of Structural Geology,2021. (2)Recognizing the internal structure of normal faults in clastic rocks and its impact on hydrocarbon migration: A case study from Nanpu Depression in the Bohai Bay Basin, China. Journal of Petroleum Science and Engineering,2020. (3)Relationship between fault activity and hydrocarbon accumulation in the Baxian Depression, Bohai Bay Basin, China(第2作者). Energy Exploration & Exploitation, 2019. (4)Characteristics and migration mechanisms of natural gas in tight sandstone reservoirs in the Longfengshan sag, Songliao Basin, China(第2作者). Journal of Petroleum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2019. (5)Mass transfer between sandstones and interbedded mudstones: Impact on petroleum charge, Bohai Bay Basin, China(第2作者). Marine And Petroleum Geology,2019. (6)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 and accumulation model for the coal-formed gas generated from Permian-Carboniferous coal measures in Bohai Bay Basin, China: A review. Acta Geologica Sinica-English Edition, 2019. (7)Geochem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hydrocarbon generation potential of the first member of Shahejie Formation (E(2)s(1)) source rocks in the Dongpu Depression, East China(第2作者). Geological Journal, 2018. (8)Differential hydrocarbon enrichment and its main controlling factors in depressions of the Bohai Bay Basin. Acta Geologica Sinica-English Edition, 2017. (9)Hydrocarbon charge history of the Paleogene reservoir in the northern Dongpu Depression, Bohai Bay Basin, China. Petroleum Science, 2016. (10)Relationship between geological structures and hydrocarbon enrichment of different depressions in the Bohai Bay Basin. Acta Geological Sinica-English Edition,2015. (11)渤海湾盆地油气成藏期差异性及其主控因素.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2021(6). (12)川东北巴中—通南巴地区须家河组致密砂岩储层裂缝发育特征及控制因素. 地质学报,2020 (5). (13)渤海湾盆地古近系油气富集差异性及主控因素.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2020(2). (14)渤海湾盆地冀中坳陷潜山油气成藏模式及充注能力定量评价. 地球科学,2020 (1). (15)富油凹陷油气分布不均一性及主控因素.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5). (16)渤海湾盆地新生界沉积洼陷类型及与油气富集的关系. 石油学报,2019 (6). (17)饶阳凹陷古近系储层流体包裹体特征及成藏期确定.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8 (4). (18)东濮凹陷北部地区古近系油型气成因类型及分布特征.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7(3) . (19)渤海湾盆地含油气凹陷压力场特征及与油气富集关系. 石油学报,2016(11). (20)渤海湾盆地新生代晚期断层活动与新近系油气富集关系.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2015 (4). (21)渤海湾盆地潜山油气富集特征与主控因素.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5(3). (22)渤海湾盆地不同凹陷新近系油气成藏条件差异性及聚集模式.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4(1) (23)渤海湾盆地饶阳凹陷新近系油气富集特点与主控因素. 石油学报,2011(5). (24)成藏期剩余压力与储层排替压力下限耦合恢复油气成藏过程—以济阳坳陷车西洼陷为例. 石油学报,2011(2). (25)断裂沥青带及其油气地质意义.石油学报,2010(1). (26)断陷盆地天然气运聚成藏史研究—以东濮凹陷文23气田为例. 石油学报,2008(5). (27)东营凹陷含油气系统的划分与评价.石油学报,2005(5). (28)东营凹陷油气成藏期分析.石油与天然气地质,2003(4). (29)东营凹陷博兴地区油气成藏动力学与成藏模式. 地质科学,2003(3). (30)油气成藏系统的概念及其在东营凹陷博兴地区的应用. 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6). (31)川东地区志留系—石炭系含气系统天然气运移聚集机理.石油学报,2001(1). (32)天然气藏与油藏形成机理及分布特征的异同. 地质科技情报,2000(1). (33)控制复杂断块区油气富集的主要地质因素—以渤海湾盆地东辛地区为例. 石油勘探与开发,1999(5). (34)油气藏盖层厚度与所封盖烃柱高度关系问题探讨. 天然气工业,1998(2). (35)以课程建设为核心,构建优质专业教学平台 .中国大学教学, 2013(10). (36)依托学科优势,坚持石油特色,建设一流资源勘查工程专业.中国大学教学, 2009(12).
◎专利 以第1完成人获国家发明专利10余项: (1)一种断层活动性的定量评价方法(ZL 201911399719.7); (2)断层侧向封堵主控因素的评价方法(ZL 201911338406.X); (3)一种潜山油气充注能力的定量评价方法(ZL 201811197348.9); (4)一种油气富集程度的表征方法(ZL 20181108390.9); (5)一种利用旋回分析法恢复不整合剥蚀厚度的方法(ZL 201710015647.5); (6)一种定量评价断控天然气藏富集程度的方法(ZL 201710039408.3); (7)油气由烃源岩层向岩溶储层充注能力的评价方法(ZL 201510713810.6); (8)一种油源断层输导能力的量化表征方法(ZL 201510713135.7); (9)一种断层结构的测井判识方法(ZL 201410332245.4); (10)一种圈闭动态充注教学模型及其教学方法(ZL 201410334574.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