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视点

我院含油气盆地构造团队在含油气盆地构造解析与盆地动力学研究领域取得新进展

作者:发布者:郭雪娇责任编辑:审核人:发布时间:2020-04-13浏览次数:1792

 

近日,我院吴智平教授领衔的科研团队在含油气盆地构造解析与盆地动力学研究领域取得新进展,指导的博士研究生在地球科学领域著名期刊《Gondwana Research》和石油地质学领域著名期刊《Marine and Petroleum Geology》上发表高水平论文。

由我校吴智平教授与美国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刘丽军教授联合培养的博士研究生刘一鸣为第一作者撰写的《New insight into East Asian tectonism since the late Mesozoic inferred from erratic inversions of NW-trending faulting within the Bohai Bay Basin》论文近日在国际地球科学综合Top期刊《Gondwana Research》在线刊出,该期刊现今影响因子为6.478,近5年影响因子为7.655,为SCI一区期刊。该论文基于对渤海海域盆地内以往关注较少的NW向断层多期次构造反转所揭示的区域应力环境转变分析,聚焦于晚中生代以来(古)太平洋板块俯冲与盆地构造响应特征这一备受关注的科学问题,通过对火成岩的时空展布规律的深入研究,地层发育特征,伸展、挤压和走滑构造特征的精确厘定,提出了晚中生代以来东亚构造演化的新认识,认为晚白垩世东亚陆缘可能经历了平板俯冲,导致了渤海湾盆地挤压挠曲、上白垩统地层缺失和岩浆活动沉寂期等区域性构造转换作用的发生,新生代盆地在继承中生代早白垩世构造格局的基础之上,经历了走滑作用的叠加改造。该认识对明确东亚陆缘构造成因演化具有重要启示,同时为揭示西太平洋深部地质过程与浅部盆地的耦合关系提供了证据支持。

其研究团队博士研究生王迪为第一作者撰写的《Growth and linkage of the Xiakou fault in the Linnan Sag, Jiyang Depression, Eastern China: Formation mechanism and sedimentation response》论文发表在国际石油地质领域著名期刊《Marine and Petroleum Geology》上。论文围绕含油气盆地内部大型断裂带分段发育模式及生长过程这一关键问题,通过对济阳坳陷夏口断裂带分段、分期构造发育特征的精细刻画,提出大型断裂带发育演化受控于区域应力环境的转变,经历了独立生长、软连接、硬连接和走滑改造四个阶段,其分段发育特征控制了不同时期的源岩发育、扇体展布和有效圈闭发育位置等新认识,不仅为明确渤海湾盆地构造成因提供了约束,而且对油气勘探靶区的选择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吴智平教授领衔的科研团队长期致力于中国东部及近海的含油气盆地构造研究,在原型盆地恢复与叠加改造、“伸展—走滑”复合背景下的构造变形特征及成因机理和构造控藏研究领域形成了优势与特色,近年来通过校企融合、国际合作取得了丰硕成果,在Gondwana ResearchTectonophysicsMarine and Petroleum GeologyJournal of Geology《地质学报》、《大地构造与成矿学》等主流学术期刊发表SCI/EI检索论文70余篇,2篇论文分别入选2015年度和2019年度“领跑者5000——中国精品科技期刊顶尖学术论文(F5000)”,研究成果在中海油、中石化等多个油田的勘探实践中得到广泛应用与推广,已成功指导了中海油LD21-2等多个亿吨级油田的发现,被评为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优秀外协团队。

 

有关该研究的详细内容请参阅:

New insight into East Asian tectonism since the late Mesozoic inferred from erratic inversions of NW-trending faulting within the Bohai Bay Basin. https://doi.org/10.1016/j.gr.2020.01.022

Growth and linkage of the Xiakou fault in the Linnan Sag, Jiyang Depression, Eastern China: Formation mechanism and sedimentation response. https://doi.org/10.1016/j.marpetgeo.2020.104319

(作者:李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