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概况

以德为先以业为上以人为本以苦为乐——访国家“万人计划”教学名师、地球科学与技术学院蒋有录教授

作者:发布者:肖凡责任编辑:审核人:发布时间:2019-04-01浏览次数:485

地球科学与技术学院蒋有录教授2016年入选国家“万人计划”教学名师,他是我校第一位国家级教学名师、第一个国家级教学团队带头人和第一门国家精品课程负责人,他在课程建设、人才培养方面具有丰富的经验,在教学方法、教学改革等方面进行了许多有益的探索。新学期伊始,记者就师德师风、人才培养、“双一流”建设等问题对他进行了访谈。

记者:从1982年至今,您已执教35年。请您谈谈这35年中教书育人的收获与感受?

蒋有录:教师一直是我热爱并崇敬的职业。35年来,我一直把教书育人当作一种理想与追求、一种挑战与完善。我认为教师不仅要有学识魅力,而且要有人格魅力,为人师者要努力做到“以德为先,以业为上,以人为本,以苦为乐”。以德为先,就是时刻以教师的职业道德规范严格要求自己,淡泊名利,为人师表,自尊自律;以业为上,就要树立崇高的职业理想,专心治学,精益求精,敢于挑战,不断创新,给学生做好示范;以人为本,就要关爱学生、因材施教,引导学生热爱专业、充分发展;以苦为乐,以“艰苦奋斗”“铁人精神”激励自己勇挑重担、无私奉献,潜移默化地感染、激励学生。

记者:国家“万人计划”教学名师要求教师“教育理念先进,遵循教育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您在这方面是怎么做的?

蒋有录:在这方面,我主要是通过不断学习借鉴国内外的先进教育教学理念和经验来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我注重把学生能力培养放在首位,借鉴国外工程教育“以学生为中心、以产出为导向”的培养理念,教学活动中更多从学生角度考虑,注重学生科学思维方式与能力的培养。课堂教学内容符合学生认知特点,循序渐进,并及时将油气地质勘探新理论及方法充实到教学中。同时,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结合课程理论教学充实大量实践类内容,如邀请胜利、华北等大油田的总地质师、知名专家结合油田勘探实例为学生讲课,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此外,在研究生培养方面,针对不同学生的特点采取不同的培养方式,因材施教,对每个学生存在的问题予以及时合理的引导,努力为每一个学生提供适合他们发展的科研平台,并积极鼓励他们全面发展,重视表达能力、交流沟通能力的培养,努力把学生培养成全面发展的科技工作者。

记者:您的教学方法深受学生喜欢,被学生评为“良师益友--研究生心目中的好导师”,您能谈谈对于教学改革、研究型教学方面的认识吗?

蒋有录:我认为,随着时代的发展,教师需要不断改革教学方法,才能与时俱进,才能适应人才培养的需要。在教学实践中,我积极开展启发式、讨论式、研究性教学,并注重多种教学方法的综合应用,根据不同教学内容特点采用不同教学组合方法实施教学,激发和鼓励学生的创造思维。根据油气地质教学内容,我带领教学组研发了一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多功能圈闭及油气藏教学模型”,该模型已获国家发明专利,提高了学生对理论教学知识的认识水平。

我还积极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在及时更新多媒体课件的同时,充分利用本课程网站建立的丰富教学资源及学校提供的网络资源,开展翻转课堂教学,锻炼了学生的自学和表达能力。结合专业课及学生的特点,开展研究性教学,通过案例教学、讨论课、让学生撰写文献综述或小论文等形式,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表达能力及研究思路;鼓励研究生结合课程学习内容,充分运用最新国际学术资源开展文献调研,以掌握最新、最前沿的科研方法。

记者:今年年初,国家“双一流”建设实施办法正式出炉,请您结合本科教学工作谈谈对“双一流”建设的认识。

蒋有录:“双一流”建设的关键是人才队伍建设,核心是学科建设,但最终的建设成效要落实到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上。在加强学科建设、提高科研水平的同时,应强化人才培养在高校的中心地位,更加重视本科教学,努力提高教师搞好教学的积极性,要鼓励教授多给本科生讲课,并搞好课程建设,尤其要鼓励科研成果较多的教授编写有影响力的教材,把新的科研成果充实到教材中,达到科研反哺教学的效果,同时也提高本学科在全国的影响力。

制定适合的本科培养方案对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至关重要,应结合我校新一版的教学方案制定,调整专业培养目标,优化课程体系。如资源勘查工程专业将结合人才市场的需求,新增加工程地质方向,以有助于拓宽学生的就业面。

同时,教师应以课程教学入手,不断改进课程教学方法,促使学生能够灵活学习,并贯彻“以学生发展为中心,以产出为导向”的工程教育理念,努力把科研最新成果融入课堂,开阔学生视野,激励学生主动学习,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记者: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作为“万人计划”教学名师,您是怎么做的?

蒋有录:作为一名老党员,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时刻铭记着“传道,授业,解惑”的使命,以身作则,身体力行。多年来,我在教好专业知识的同时,注重利用课堂等教学各个环节,加强对学生的思想引领,并结合资源勘查工程专业特点及油气地质与勘探课程内容,介绍我国能源发展形势及面临的挑战,引导和激励学生,以国家能源发展战略为指引,以国家能源安全为己任,学好专业,报效国家。

我时常告诫学生,要“先做人,后做事”,做人是立世之本,是个人未来发展的基础。我鼓励学生把追求卓越成为一种习惯,不可在奋斗的年纪选择安逸。任何时候都要把自己的事情先做好,少一些抱怨,勤奋努力、脚踏实地。“自强不息,厚德载物”,中国传统哲学博大精深,我常以此激励学生要做“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青年,有国才有家,所以要树立“大家思想”,要有民族感、责任感和建设社会的使命感。

我还在课程教学及新生入学教育中,给学生介绍本专业优秀校友事迹,如李阳、孙龙德院士,中石油董事长王宜林等,他们当时虽然毕业分配到较艰苦的基层工作,但他们通过自己的努力,脚踏实地,最终获得成功,以此鼓励学生向他们学习,树立远大理想,勤奋学习,将来成就一番事业,为母校和本专业争光。